2020年,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将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是发挥好教育系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培养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适应绿色低碳社会、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一代青少年的重要举措。
日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了上海市将低碳发展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与绿色低碳发展规范在大中小学普及传播,绿色低碳理念进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到2030年,实现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的系统养成与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多层次绿色低碳理念育人体系并贯通青少年成长全过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碳达峰碳中和一流学科专业和研究机构。
《实施方案》明确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绿色低碳发展引领提升教育服务贡献力、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更高标准的生态校园建设三个方面的九项重点任务。
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出加强绿色低碳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根据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加强相关领域的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具备条件和实力的高等学校加快大气、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排放权交易、碳汇、绿色金融等学科专业建设。
以绿色低碳发展引领提升教育服务贡献力提出支持高等学校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研攻关。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创新平台布局,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等高层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等市级科研基地建设,加快绿色低碳相关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新突破。
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更高标准的生态校园建设提出完善校园能源管理工作体系。各级各类学校主管部门、各高等学校要积极开展校园能耗调研,鼓励各区、各学校建立区、校两级校园能耗监测体系,对校园能耗数据进行实时跟踪和精准分析,针对校园能源消耗和师生学习工作需求,建立涵盖节约用电、用水、用气,以及倡导绿色出行等全方位的校园能源管理工作体系。
《实施方案》聚焦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构建特色鲜明、上下衔接、内容丰富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思想和行动基础。
本文由河北氙灯耐气候老化试验机厂家伟思实验仪器收集整理自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